国务院| 住建部| 省政府| 长者专区| |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市州扫描

随州:构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智慧防线”

2025-09-18 09:15 来源: 随州日报

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 随州构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智慧防线”

大屏实时监测、风险及时预警、处置迅速闭环。今年8月21日,湖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培训会在随州举行。来自住建部、省住建厅的相关领导,以及全省各市州住建系统及相关单位的近200名代表齐聚随州,深入交流并一致称赞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的“随州经验”。

作为随州市推动“单项工作走前列”的又一次生动实践,随州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究竟有哪些亮点?其经验何以在全省引发广泛关注并推广?

“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系统谋划和数智赋能,构建起‘市县一体、一网统管’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体系,推动城市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赋能市民美好生活。”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负责人介绍。

绘就城市安全工程蓝图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是城市的“面子”,而埋藏于地下的燃气、供水、排水等管网系统,则是城市的“里子”。这些基础设施如同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安全运行的生命线。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更新速度加快,保障地下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愈发重要。面对新型城市安全风险,传统以被动应对、分散处置、“人海战术”为主的管理模式已难以奏效。加快推进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成为破题的关键。随州市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以城市更新和韧性城市建设为契机,主动作为,精心谋划,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方面积极探索。

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主动向上对接,紧盯国家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两重”政策机遇,成功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3.59亿元,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市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范畴,制定印发《随州市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创新采用“EPC+O”模式,组建涵盖燃气、水务、道桥、信息化等领域的专家团队,系统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瞄准“单项工作走前列”做好顶层设计,严格遵循“全省一盘棋、市县一体化”要求,以“国内一流、省内领先”为建设目标,构建“五化”建设标准(省市县一体化、城市数字公共基础智慧化、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全天候可视化、可持续韧性化),全力打造“三个一”工程(构建城市生命线工程“一张图”、安全运行监管“一张网”、应急处置调度“一盘棋”),具体形成“1+5+1”建设体系,即1个数据底座、5个专项场景(燃气、供水、排水、桥梁、第三方施工)和1个预警处置中枢。

随州市工作成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高度肯定。住建部城管局副局长韩松在8月21日的现场会上表示,随州作为非省会和经济相对薄弱城市,在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上主动谋划、克难奋进,抢抓政策机遇、强化资金保障,市县统筹推进、提升监管效能,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湖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同志指出,随州探索的“市县共建、责任分担”运营模式,实现了事故响应从“小时级”到“分钟级”的跃升,值得全省借鉴。

突破项目建设四大难题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核心,在于通过物联感知设备与管理系统,实现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和及时预警,做到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风险精准识别与跨部门协同高效处置,推动城市安全治理向‘源头防控、主动保障’转变,实现从‘随机安全’到‘本质安全’、从依靠人力到依靠智慧的根本转型。”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负责人表示,“随州市在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中,成功突破了风险定位、数据汇聚、设备安装和平台开发四大难题。”

随州市坚持体检先行,综合运用城市体检、地下管网管线普查排查成果,先行开展风险评估,全面摸清风险底数,明确风险定位,并分门别类制定具体措施。优先采用工程或管理措施消除风险;对于管控难度较大的重要设施、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科学规划布局物联感知设备,既有效防控风险,又节约资金投入。全市共摸排各类风险点6098个,形成了风险清单和红、橙、黄、蓝“四色图”,为物联感知设备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坚持部门统筹,攻克数据汇聚难题。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多次组织召开工作小组碰头会,对接、整合相关部门数据,着力打造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据底座。目前,已累计汇聚17个部门以及县市区各方数据66类310万条,构建起全要素、全流程、全时空数据底座。值得一提的是,随州市在全国首次将“一标三实”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数据应用于城市生命线工程,实现对风险点周边人口、房屋等信息的精准标注。

坚持上下贯通,全市按照“全域覆盖、利旧建新、重点监测”原则,全面加快物联感知设备安装布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加强对县市区工作指导,充分考虑随县、广水市实际,协调省生命线公司先行代建一期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布设各类物联感知设备3488套,除中心城区外,随县、广水利旧接入265套,新安装212套;自建或共享其他单位视频监控432路,配备无人机2台、巡逻车1辆,实现立体化检测。

平台开发方面,依托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底座,研发了“市县一体”监测平台,对全市2919.37公里供水、排水、燃气管网和5座桥梁、43座液化气厂站进行实时智慧监测,同时对4家天然气企业、733名燃气从业人员实行线上监管。创新打造了“无人机自动巡检”“AI智能决策分析”“智慧阀室远程调控”等八大核心应用场景。

“通过多维感知设备和智能算法,实现对城市风险从‘看不见’到‘看得准、管得住’的跨越,提升城市安全的保障水平,也为生命线工程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坚实支撑。”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负责人介绍。

现场会演示看到,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平台可对燃气泄漏扩散与溯源进行分析和辅助决策,溯源精度误差小于3米;燃气主管线周边施工第一时间“发现”;水管漏失监测仪定位精度可达1米,能敏锐捕捉微小泄漏;针对瓶装液化气场站监管难问题,通过视频监控,智能抓拍、分析违规操作行为,督导企业立行立改……

构建安全运行长效机制

走进位于随州大数据产业园内的随州城市生命线监测指挥中心,巨型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燃气、供水、排水、桥梁等城市关键设施的各项数据。红、橙、黄、蓝四色图分别对应不同等级的风险等级,各重要基础设施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极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好”更需“用好”。随州市多措并举,推动监测系统真正运转起来,实现事故响应从“小时级”到“分钟级”的跨越。

“XX路段燃气浓度异常!”在随州城市生命线监测指挥中心,大屏上突然闪动“红色风险提示”并发出声音提醒。值守人员根据“报警”迅速对位置进行定位,并通过远程控制切断故障点位上下游阀门,第一时间通知燃气单位现场处置,迅速排除“险情”。

“甲烷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5%-15%vol,我们以气体达到爆炸下限的20%和40%作为报警阈值,预留应急响应时间,实现了半小时内核实报警信息、1小时内完成现场处置。”现场会上,相关演示人员介绍。

外部施工是影响城市管网安全的重要威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通过“人防+技防”双保险机制,对中心城区在建工地实时监控,系统综合分析周边管线,结合人工巡查、无人机巡查及振动、光纤等监测手段,构建全天候防护体系,大幅降低施工破坏风险。

据介绍,该系统自今年5月试运行以来,已高效处置道路积水、供水爆管等真实预警事件7起,实现安全隐患全闭环处置。

随州市依据《湖北省城市生命线运营指南》相关要求,制定了《随州城市生命线运营规程》《随州城市生命线运营考核评价表》,明确各方职能职责,制定了“监测—预警—分析—处置”闭环管理流程,建立“省市联动、市县一体”的立体化监管体系,围绕响应时效、处置成效、履职情况等关键绩效指标,为城市生命线工程日常监测、运行维护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通过“EPC+O”模式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按照“市县共建、责任分担”方式,建立市级运营值守中心,实行24小时智能监测和应急值守,同步指导随县、广水同步建立值班室,形成“全市一张网”运维格局。

城市安全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积极学习省内外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措施、协同攻坚,纵深推进项目建设,健全运营体制机制,切实发挥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在城市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城市安全运行水平,助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张清、杨清林)

来源:随州日报(2025年9月18日04版)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