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以智能建造共绘“好房子”新蓝图
2025国际(武汉)智博会在汉举办 1300余项创新展品集中亮相
以智能建造共绘“好房子”新蓝图
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在武汉举办。围绕“发展产业互联网 共建‘好房子’”的主题,吸引全球13个国家及地区200家企业参展,1300个创新产品集中亮相。
从住宅建造到超级工程,从创新设计到智慧运维,一系列高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全方位勾勒“好房子”的新蓝图,让3万余观众得以一站式触摸智能建造的前沿技术形态。
展会期间,主题论坛、科研合作、交易签约等活动精彩纷呈,超55亿元总签约额展现了聚力发展智能建造产业的火热态势。参会各方以智博会为桥梁,推动建筑业迈向全产业链深度协同,共建深度融通的智能建造产业生态。
工程思维转向产品思维
构建供应链生态圈
“好房子”是什么?这是时代的重要命题,更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与实践的过程。
在好建造展区,中建三局以“智能建造”书写答案。空中造楼机、造塔机、5G塔吊、顶加节穿心塔机……一大批“利器”为智能建造提供动能,助力建造效率更高、建造质量更优。
近年来,中建三局积极转型,持续推进智能装备、数字化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在建造领域的运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联盟等,组建云构、云居、云家等9家“云”系列公司,让互联网为智能建造聚合新动能。
在好产品展区,围绕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中建三局同样给出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记者看到,在这里的多功能家具墙,一分钟即可实现快速拆装,让室内空间随需而变;厨房、卫浴已实现模块化集成,可实现定制化、快速化安装。
在外墙方面,装饰、保温、防水、围护已实现一体化高度集成,现场安装效率能提升40%。同样,通过把隔音门、窗、隔墙集成设计,整体隔音量能做到50分贝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建三局还同步推出了“壹品定制家”系统,通过打造数字底座,让客户可以通过平台为同一户型生成数百种组合方案,支撑每个客户自己定义自己的家。
为何会展示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国建筑智能建造研究院好房子研究中心主任王能林告诉记者,因为打造“好房子”不仅仅是建一个好房子,而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全周期服务的解决方案。
中建三局正以“好房子”建设为抓手,促进企业从“工程思维”转向“产品思维”,从“建造”延展至“产品+服务”,向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全面转型,并通过智博会这一平台,集合产业链优势和技术创新,共同建设开放、融合的供应链生态圈。
数据贯通全生命周期
让建筑设计和建造无纸化
在好设计展区,中南建筑设计院展出全球首款深度融合制造业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让每一栋建筑都拥有自己的“数字孪生体”,实现“一模到底、无图建造”,让建筑真正变得可感知、可计算、可优化。
“长期以来,工程数据割裂与管理碎片化,这是制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现场技术人员付雪斌介绍,这个平台覆盖27个专业APP,贯穿勘察、设计、深化、施工到运维全过程;集成300多个功能点,深度适配国内建筑行业的操作习惯和业务流程,应用场景涵盖三维专业设计、产品深化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审查交付、数字化生产、施工管理等工程项目建设全链条;支持本地部署与云端协同,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高效协作;可实现一模到底,用“数据库代替文件夹”,真正打通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条。
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湖北省疾控中心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钟祥市科技馆、湖北中烟创新中心等四个项目,实现了从技术理论到工程实践的重大突破,开启建筑业“甩图纸”时代,为智能建造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与传统建造方式对比测算,通过该平台设计差错率降低80%以上、建设成本节约5%以上、总工期缩短10%以上、运维节能率超过20%、模型数据复用率达到95%以上。
给建筑装上“橡胶支座”
抗震利器助力好房子建设
“好房子”建设,减震隔震是重要一环。在好材料展区,浙江天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多款减震隔震产品。
“这是我们的一款天然橡胶支座产品,采用天然橡胶和多层钢板交替叠合硫化而成,一般用于建筑基础底部,每一根建筑柱子都会安装一个支座,具有良好的竖向承载力和水平变形能力。”该公司展会现场技术负责人肖隆泳告诉记者,通俗地说,天然橡胶支座就像在房屋和地面之间增加了一层柔软的隔震层,能使地震发生时隔绝对房屋建筑产生的60% - 80%的能量,建筑物便会从激烈甩动变成缓慢平动。
此外,该公司还研发生产了孪生产品——摩擦摆隔震支座,使建筑物在震前、震中、震后都能正常应用,上述两款产品已在我国西南、华北、华东高烈度设防区等广泛应用。
肖隆泳介绍,2024年,昆明长水机场建设项目中使用该公司大批量天然橡胶支座产品,地震发生时,当外部振动波传来时,能起到较好的阻挡作用,从而保证建筑底座上部的房屋震动质量和安全,比“海绵”的效果还好。
据了解,在国内一些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中,减震隔震技术也被广泛应用,通过增加减震隔震装置,改善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历史建筑保护区,可以通过金属弹簧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会发电的“聪明房子”
模块化组装只需2天
在中建科工展位上,一套会“听话”的智能住宅,让市民及供应商啧啧称奇。
“这套房子可不是传统的砖混结构,而是在工厂里像搭积木一样造出来的。”中建科工创新研究开发院低碳建筑中心主任龙东风介绍,这套模块化智能住宅在工厂仅需1个月就能完成建造,运到现场后2天即可安装完毕,大大缩短了传统建筑的工期。
不仅如此,这套住宅还搭配了全屋智能,可360度感知户主需求。“我们还特别考虑了节能和安全。”龙东风指着天花板上的传感器说,这些设备能全方位感知室内是否有人,实现“人走灯关、人走空调停”,既节能又环保。
最让人惊叹的是这套房子的“发电能力”。记者看到,其屋顶采用了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就像给房子戴上了一顶 “发电帽”。
“屋顶的光伏板每天可以发电40度,不仅满足自家使用,多余的电还能储存起来。”龙东风指着墙角的能量魔方说,该储能设备能存100度电,足够8户人家用一天。同时,房子还配备了双向充放电充电桩。当遇到停电时,电动车的电池可以成为应急电源,让房子在特殊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转。
据了解,这种智能住宅还可以组成“微电网群”。在好小区、好社区建设中,同一个小区有多栋这样的房子,就能通过能源调度,解决新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就好比为社区建立了一个“能源互联网”。(李晓琴、黎先才、马清妮、钟三轩、刘宇太、牛宇辰)
来源:楚天都市报(2025年11月3日第A08版)
相关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