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古建筑的“防蚁秘籍”
在古建筑保护工作中,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白蚁侵害问题。近年来,江苏、湖北等地通过开展白蚁防治数字化应用场景试点、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蚁对古建筑的侵蚀和破坏。
开展防治行动
【亮点】湖北省武汉市开展红色历史建筑白蚁防治公益行动,为武汉革命博物馆下辖的武昌农讲所、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五大会址、起义门、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5处场馆全面“体检”,主要对古建筑内部主体结构、木构件等进行检测。
白蚁主要以木材为食,5处场馆的建筑本体多为砖木结构,其使用的木构件为白蚁提供了食物来源。白蚁会在木材内部挖掘通道,形成错综复杂的蚁道网络。这从表面上看或许并不起眼,但内部的破坏却在不断加剧。白蚁分泌的酸性物质还会加速木材的腐朽,使得建筑的结构强度逐渐降低。据了解,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古建筑建造年代久远,加之周边林木茂盛等原因,更容易受到白蚁侵害。
白蚁防治公益行动开展过程中,技术人员为武汉革命博物馆白蚁防治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馆内工作人员跟随技术人员,利用“问、看、听、探、撬”五字检查法,对古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仔细检查,力争做到不留一处死角,不给白蚁留下生存空间。
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现场检测情况,武汉革命博物馆受检建筑的白蚁防治状况总体良好,主体结构、木柱、梁枋无白蚁痕迹,局部可能有白蚁侵害风险的绿化环境及附属物已经进行了预防处理,形成保护膜并作为观测点实时关注。技术人员除了进行现场检查外,还科普了白蚁防治的相关知识,讲解了白蚁的种类、危害以及处理方法等。
实施普查计划
【亮点】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制定并实施文保建筑白蚁危害普查计划,现场检查市级以上文保建筑,向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白蚁防治建议,有效遏制了白蚁对文保建筑的侵害,保障了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
2021年至今,常熟市组织人员分批次对文保建筑进行白蚁危害普查,共检查了6处国家级、8处省级以及84处市级文保建筑,涵盖建筑面积达5.9万平方米。通过普查,发现65处文保建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白蚁危害,之后便针对每一处危害提出了专业的处理意见,确保有效落实相关防治措施。
根据普查情况,常熟市相关部门先后对赵用贤宅、翁同龢纪念馆、文庙、唐市望贤楼等8处文保单位开展白蚁防治。通过现场查勘,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对于室内白蚁危害部位进行灭治,在合适的部位安装地上型饵剂系统,诱杀白蚁,减少白蚁种群数量,确保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为了保证治理效果,常熟市相关部门还为文保建筑安装全时智能监测装置并定期对装置进行检查更新维护。根据巡检情况,确认多处饵站均成功诱集到白蚁且后期诱集数量明显减少,这表明室外白蚁的种群数量有所减少,室内均未再发现新的白蚁危害迹象,切实保障了文保建筑的安全。此外,配合文保建筑修缮进度,陆续完成22处文保建筑的白蚁防治施工,施工面积超过2700平方米。
常熟市相关部门还对已经开展白蚁防治的文保建筑建档立卡,做好长期跟踪管理,着力抓实效、抓长效。
构建治理体系
【亮点】2020年以来,浙江省开展“一村三名”(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白蚁综合治理工作。通过治理,全省412个白蚁危害严重村落的蚁害治理率达到100%,有力保护了众多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省出台了白蚁防治专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将白蚁防治纳入美丽城镇建设目标体系考核,初步构建起省、市、县、镇四级统筹推进的白蚁综合治理体系。
实践中,浙江省探索出诸多创新举措。比如在宁波市镇海区、诸暨市、义乌市等地开展白蚁防治数字化应用场景试点,打造“白蚁全生命周期综合防治”服务平台,实现白蚁危害智慧识别、自动报警、智能监测。其中,诸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把数字化白蚁防治场景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窗口,通过打造“诸暨市白蚁防治服务平台”,实现白蚁防治全生命周期服务。该平台坚持“区域控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建设方针理念,建设内容包括白蚁防治管理驾驶舱、新建房屋白蚁预防、重点区域数字化监测、防治云指导和智能专家、防治市场管理、科普宣传、蚁情数据分析及危害预测、红火蚁防控等模块,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设备,建立和完善白蚁防治行业基础数据库,全过程实时展示流程进度,实现古建筑白蚁防治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
同时,浙江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每年白蚁活动高峰期开展不少于1次的全面蚁害检查,在古建筑修缮保护中同步进行白蚁预防,确保长效保护。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