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住建部推广昙华林保护和利用经验
修缮历史文化保护建筑 整合街区历史文化资源
住建部推广昙华林保护和利用经验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 通讯员供图
近日,住建部印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清单》),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昌区获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清单,住建部将向全国推广其经验做法。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第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做法。该清单总结了在保护修缮、提升人居环境、发挥遗产价值以及创新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典型经验,这份清单旨在帮助各地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作为武汉的网红打卡地,武昌区以“街区”“景区”“社区”“园区”“校区”功能叠加模式,系统展示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修缮利用街区内历史文化保护建筑打造16处不同主题的街头博物馆,整合街区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串联成“历史名人故居路线”“山地文化建筑路线”和“人文艺术体验路线”三条历史文化路线,实现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传统的生活场景的有机结合。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有52处中西文化风格融合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包括文华大学礼拜堂、翟雅阁、仁济医院、瑞典教区旧址、石瑛故居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诠释了昙华林可以视为武汉近代文化缩影的重要原因,街区遴选3个文物保护单位、7处优秀历史建筑、2处老建筑、1处遗址和3个特色博物馆,共同组成16个街头博物馆,展示古城文脉。
在昙华林错落有致的街巷中,随处可见老武汉的地方文化——昙华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非遗楚香沉浸式体验馆、马应龙非遗体验馆、扬子江非遗汉货伴手礼、清中期风格浓郁的江夏民居翁守谦故居……地方文脉、非遗技艺与人文情怀共同塑造了昙华林,成为武昌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载体。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老武汉的文脉之源,是集产业、旅游、商业、文化为一体的城市文化·艺术街区。街区开设了昙华林非遗馆,集中展现了58个非遗文化,包括民间文学、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民俗等8大类。
为增强游客黏性,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积极开发原创文创产品,包括手绘风格和小昙昙IP衍生设计两个系列。
2020年度,昙华林系列文创产品获得文旅部的集中推广,进一步增强了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街区打造了小昙昙邮局、小昙昙的秘密花园等主题文创店铺,依托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开拓市场销量,提升IP知名度和美誉度。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注重保留历史风貌。古老的建筑经过精心修缮,依然散发着昔日的韵味。青瓦灰墙、雕花门窗,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同时,街区内的文化遗迹也得到了妥善保护,成为人们了解武汉历史的重要窗口。随着昙华林人文小镇改造完成,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蝶变新生。原瑞典教区领事馆建筑群、徐源泉公馆、夏斗寅故居等多栋百年老建筑以艺术交流中心、昙公馆、美术馆等休闲场所的新面貌面向游客重新开放。
承武昌千年古城的深厚历史,融现代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个兼容历史与新潮、商业与景区、文化与创新、品质与情感的全新旅游街区就此呈现在眼前。
武昌古城文旅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昙华林人文小镇是武昌古城第一个建成和开放的重点项目,即将推出的另一重点项目——武昌古城·斗级营,将打造为城市精神文化的潮流策源地。(吴汉、 靳成娇 、吴迪)
来源:楚天都市报(2024年8月30日02版)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