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 住建部| 省政府| 长者专区| |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由“建造”迈向“智造” ,大批“神器”惊艳亮相!

2024-05-31 20:20 来源: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是建筑业大省,是知名建筑企业云集之地,是建筑央企聚集度最高的省份,素有世界“桥梁建设之都”、世界“设计之都”等美誉。2023年,湖北省建筑业总产值达2.14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5月30日,在湖北省建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上,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磅“神器”惊艳亮相。

01

空中移动工厂、作业平台一键式升降

空中造楼机全称为“超高层建筑智能建造一体化装备平台”,由中建三局首创,经历了空中造楼机——住宅造楼机——轻型造楼机——装配式造楼机四代更迭,技术全球领先,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中建三局的空中造楼机,实现塔机模架一体化及混凝土布料、养护、电焊、物料堆载等各类设备设施的集成,形成“综合空间利用技术”,实现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工序穿插,多层空间流水施工。具有安全性高、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准控制,有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采用大型组合式机械设备平台,能够快速完成各个模块的施工,有效提高施工速度;集成了大型塔机、安全防护、临时消防、临时堆场等施工设备、设施,能够实现机械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02

全球首台,工地版“变形金刚”

中铁十一局研发了国内首台40m箱梁运架一体机“昆仑号”,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昆仑号”利用物联网、北斗定位、移动互联网、视觉识别、大数据、激光面阵扫描等技术,具备对运行环境的自动感知、场景虚拟构建和智能辅助驾驶等功能,提升落梁精准度,实现隧道自动驾驶及防撞、运行及施工安全监控。

“昆仑号”适用于时速350km和250km高铁24m、32m、40m双线整孔箱梁在隧道内、外运梁并架梁,应用场景包括临时道路、隧道、已架设梁面等,几乎可适应所有高铁箱梁的运输和架设。截至目前,“昆仑号”系列产品已在福厦、杭衢、沪苏湖、南玉等10余条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应用,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03

"定海号"盾构机,超厉害!

"定海号"盾构机,作为专为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量身打造的超大型盾构设备,由众多精密零部件构成,整机长度约135米,总重量高达4350吨,相当于普通盾构机重量的八倍。其刀盘开挖直径达14.57米,彰显了其强大的施工能力。

金塘海底隧道施工条件严峻复杂,性能卓越的"定海号"盾构机不仅能够承受最大0.85兆帕的水压,还能有效抵御海底环境的化学腐蚀。此外,该盾构机搭载了先进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通过利用盾构机刀盘滚刀破岩产生的震动信号作为震源,实现对前方50-100米地质的精准探测。同时,掘进过程中的数据能够实时传输至地面控制大屏和总部控制室,便于多方联动监控,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高效。

"定海号"盾构机还配备了VMT导向系统,为施工提供精准导向服务和姿态控制,使得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的对接误差(径向错位)能够控制在小于一枚五角硬币直径的范围。

04

智慧预制梁场

生产效率提升330%

双柳长江大桥项目以“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为方向,以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模型)+IOT(物联网技术)为载体,打造公路工程智慧预制梁场。

©极目新闻

双柳长江大桥项目,梁场配备了全封闭式厂房,降低了环境对制梁作业的影响,并根据场区功能划分了5大分区(即钢筋自动加工区、混凝土浇筑区、全过程自动蒸养区、自动张拉压浆区、喷淋养护区),根据产能及工期要素配备了6条生产线,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工序、安全、质量的专业化管理。相较于传统预制梁场,占地面积减少近30%,工人数量减少22%左右,每片箱梁的生产效率提升330%。

05

国际上任何一种桥梁

中国都能自主建造

武汉建桥“国家队”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程中阔步迈向“智”造发展新阶段续写中国桥梁建设现代化强国新的“奋斗史”。

©长江日报

中交二航局研发了超高混凝土桥塔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利用物联网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工厂化施工,实时采集现浇环节全流程数据,建立包括设备状态监控、施工质量与安全监测、工效动态评估的信息化安全控制体系,将施工过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可视化管理,实现了桥塔高空作业平台施工危险源自动识别并预警、桥塔施工质量与安全风险自动评估等功能。形成了基于“竖向移动工厂”的一体化智能筑塔机和钢筋装配化施工的超高混凝土索塔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及装备,解决复杂条件下超高混凝土索塔建造难题,采用机械化、智能化、装配化的技术装备和手段保证人员高空施工安全,提高索塔施工质量和效率。

06

实现城市桥梁“智慧化管理”

中铁大桥局变“频繁大修”为“智慧康养”,我国桥梁运维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

©中铁大桥局集团

中铁大桥局研发桥梁智能化综合管养平台,实现桥梁监测海量数据实时采集展示及长期高存储、多源数据融合的专项分析及报警,具有桥梁健康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多层次诊断及异常提醒、多维数据统计及管养决策分析等功能。研发了国内首个城市大规模集群桥梁智能监测平台,实现了武汉市700余座中小桥隧的自动化安全监测和智慧管养从单体复杂结构桥梁走向大中小桥集群化。

07

一模到底,无图建造

全国首个建筑PLM创新联合体来了!

湖北成立全国首个建筑PLM创新联合体,解决智能建造数字技术“卡脖子”问题。

©中南建筑设计院

由中南建筑设计院牵头,联合11家中外企业和科研院联合打造PLM创新联合体,湖北疾控中心项目引入该平台,基于单一数据源,以“一模到底,无图建造”为目标,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定义建筑,构建数字样房;利用数字样房验证设计方案,模拟施工工艺;利用三维标注实现三维交付,形成数字产品;利用数字产品驱动智能终端,实现智能建造,打通设计、仿真、加工、安装、运维等全生命周期。

08

首创铁路智能勘测新模式

让铁路勘测更高效

地表勘测有设备,地下勘察也有机器人助力。基于地质勘探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在配备智能系统的钻机一线作业中,勘察设计人员不到现场也能获取勘探情况。

©大成武昌

铁四院研发智能勘测技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数据处理手段,建立三维可视化场景,构建具有统一基准的地理数据库;通过地理数据库以网络端、桌面端、移动端等多种形式为网络协同设计、BIM设计、智能设计、数据孪生提供勘测数据服务。首创了铁路智能勘测新模式,改变了传统勘测技术手段单一、测量效率低、质量控制难、数据处理低效等落后现状,实现了“外业工作航测化”“内业处理智能化”“勘测产品标准化”“产品应用服务化”,显著提高了铁路勘测效率和精度。

09

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投入使用

造房子,超简单!

武汉蔡甸奓山街工业园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项应用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

©蔡甸融媒

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由立柱与导轨系统、钢平台与防护系统、施工电梯系统构成,集外层防护、操作平台、电动吊篮、施工电梯、悬挑料台等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满足施工全周期安全防护需求,还可以为后续外墙装修等工序提供作业平台。

相较传统爬架只升不降,实现了地面安拆、快速升降、分片分模块施工等功能。可以在上部楼层主体施工的同时,分区域快速下降,插入下部楼层二次结构施工,最大升降速度可达9s/层,最大载重2.5t,能同时容纳6人工作,并可将焊接机器人、监测监控装置等集成在平台上,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施工平台。

10

实现全周期运行数据实时监测

智慧工地驾驶舱系统就像人体的大脑,将现场应用的子系统集成并综合分析,实现精细化、数字化。

©中建科工

中建科工研发的智慧工地管理驾驶舱集合项目概况平台(展示项目每日施工建设情况)、远程作战指挥平台(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管)、BIM应用平台(对施工现场实施全景式智能巡查)、要素管理平台(可高效进行人员管理、安全预警)等四大平台,具备企业多系统数据集成能力及各类智能终端接入功能,助力项目实现全周期运行数据实时监测。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