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西陵区“推磨”解难 多措并举惠民生
改造老旧小区163个 建设口袋公园17个 新增停车位1300余个
“推磨”解难 西陵区多措并举惠民生
近年来,宜昌市西陵区聚焦深入推进创建惠民攻坚解难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惠民、利民、便民”主题,运用“推磨”解难的办法,在小区场景打造、街区便民化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特色街区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截至目前,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63个,治理背街小巷10条,加装电梯198部,建设口袋公园17个,新增停车位1300余个,让创建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
扑下身子听民声
在深入推进创建惠民攻坚解难行动的过程中,西陵区充分尊重群众的想法和意见,让群众来提问题,从而找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来,共同缔造生活美、环境美、邻里美的文明城市和幸福家园。
“垃圾分类箱能否离居民楼更远一点?”“能否在合适的节点,能否为遛狗的市民设置方便处理狗粪的纸张?”……
在茶庵街区的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居民们对于改造工程的诸多细节提出了疑问和建议。为了回应居民关切的问题,窑湾街道茶庵社区携手西陵区住建局、中建三局与居民代表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沟通会议。
会议中,居民代表们对于改造工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区住建局和中建三局的负责人对居民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承诺在后期施工中,将保持与居民的沟通渠道畅通,推动老旧片区从“痛点突出”向“幸福样板”蝶变。
要满足群众持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凝聚起政府、社会和居民三方力量。
在学院街道气象台社区的“老汪茶舍”,汪成伟依托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吸纳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82人,牵头组建“气象游侠”志愿服务队。两年多来,队员们反馈飞线充电、井盖缺失等问题134件,参与平安巡逻300余次,成为社区的“移动探头”。
2025年,社区成立微网格居民网络,“气象游侠”和老汪茶舍志愿者认领楼栋微网格长及居民骨干,建立24小时问题响应闭环机制。他们开展“每日一敲门”关爱行动,在为新就业群体和居民提供服务时,同步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每日巡查安全隐患及环境卫生,上半年就联动社区解决电梯维修、楼道照明等民生问题23件,填补了老旧杂居小区治理力量薄弱的“空白区”,成了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神经末梢”。
幸福路社区、长樵溪社区、石子岭社区等社区运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方法,缔造出的居民议事厅、社区文化角、便民电梯、共享花园等如雨后春笋,颇受居民认可。
西陵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骆薇琳说:“区文明办、相关部门和街道,通过入户走访、上门宣传、居民议事会、群众活动等多种形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用心用情解决一批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营造‘创建无处不在、文明无时不有’的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真心实意解民忧
近两年来,西陵区紧抓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和危旧改等政策机遇,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集中资源、持续用力,压茬推进重点片区、街区和社区创建惠民攻坚解难行动,全面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用群众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升级,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服务功能。
南苑街道南苑社区南苑实验小学旁边的运河桥连通着809巷与南苑路,由于年代久远,桥体出现了多处裂缝,影响师生们及小区居民通行。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2024年初,南苑街道多方争取,启动运河桥改造拆除重建工程,当年完工并开放通行。
针对港窑路27号单身楼部分外立面空鼓破损、人居环境较差的问题,南苑街道结合2024年危旧房改造项目,积极申报上级资金,对该建筑进行了室内外修缮,积极争取房屋使用权,利用四楼一整层的闲置房屋,打造了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小哥公寓”,以低于市场价出租,既改善了老旧建筑条件,又满足了部分新就业群体的住房需求。
对老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如今的南苑社区融入“三线建设”特色文化,对应街区新增文创墙绘16处、文化广场1个,让历史记忆在街区改造中得以呈现。
“我们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宗旨目标,把吸引群众参与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力量支撑,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创建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南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冯兰楠介绍,街道向上争取相关资金1200余万元,辖区企业及居民共同筹集资金12.7万元,彻底破解了危桥、边坡隐患、老旧住宅设施落后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
桃花岭—隆康路街区、南苑街道809街区,精准对接“一老一小”需求,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完善。土街头社区、光明路社区加装公共晾晒区、建设停车场、新增休闲文化场所,让群众看到了变化、见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
在西陵区,更多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群众脸上的灿烂笑容不仅是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直接体现,也是对西陵区持续“推磨”解难、做好创建惠民工作的充分认可。
用心用情惠民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一道必答题,更是一张“惠民卷”,要聚民意、惠民生,奋力铸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文明幸福之城。
近年来,西陵区积极回应百姓关切,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重点解决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屋顶漏雨、污水排放不畅、供水管网老化、停车难等系列问题。
8月19日,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足足用了15分钟,介绍了葛洲坝街道英雄山社区望洲岗路10号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原拆原建”工作案例。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绕不开的民生必答题,关系着千家万户。葛洲坝片区“超龄服役”的老旧房就有304栋,普遍存在着管线老化、结构隐患等问题,小修小补简单翻新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大规模改造又由于投入高、资金少,市场主体并不愿意参与。同时,以往传统的房地产征收开发模式又不适用,怎么办?“原拆原建”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解法。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街道和社区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和临时党支部,党员骨干带着“一户一册”问题收集表一遍一遍地入户,收集到的居民问题被编制成答疑手册,85岁老党员王金友、崔祖安主动签约,并化身政策“宣传员”适时发动周围居民一同签约。社区参照农村合作社模式创新工作方法,组建“望10危旧房改造联合社”,由居民推选出自己的“发言人”张顺江,代表居民与市场主体签约,从建筑设计到配套规划,从产权归集到流程管理,联合社都在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社区和居民代表的共同努力,一周内,意向签约率就超过了85%。3月12日旧房拆除,3月18日项目开工,8月24日全面封顶。2025年春节前,25户原地还迁居民拿到了新房钥匙。
如今,“望洲·幸福里”不再是图纸上的梦想,而是居民脸上的笑容。公摊低、得房高、车位足、绿化好,居民王金友说:“我们住上了‘别人家的小区’!”
据了解,镇镜山片区作为全市第一批试点,勇啃“硬骨头”,清退筒子楼、拆除棚户房,经过综合整治成为休闲新地标;望10、肖家岗等片区大胆探索危旧房改造新模式,符合中央提出的“将城市文明建设和城市更新相结合”的要求,代表宜昌走在了全国前列,大明市场、葛洲坝中心市场周边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有了大改观。
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廖黎明表示,文明城市创建,群众既是最广大的受益者,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汇聚各方力量,为群众办好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引导群众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严晓冬)
来源:三峡日报(2025年10月24日第A7版)
相关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