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从“见缝插针”到“有位有序”
从“见缝插针”到“有位有序”
——郧阳区多维破题停车难
“智慧停车平台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太便利了。”近日,十堰市郧阳区市民明平驾车到郧阳区游玩,通过智慧停车平台找到停车位后说。
随着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郧阳区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该区通过科学规划、统筹资源、科技赋能,努力让停车“有位有序”。
时空置换激活存量资源
“这里划了停车位,来办事停车方便多了。”5月12日,市民王伟伟驾车到郧阳区便民服务大厅办事,发现附近的夏云街、郧阳街路边新划了不少停车位,连连点赞。
在道路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郧阳区创新建立“三时三维”动态调控模型:在空间维度划定核心区、过渡区、延伸区三级管控圈层;在时间维度区分工作日、节假日、昼夜三类场景;在需求维度细分刚性需求、弹性需求和衍生需求。通过多模态交通仿真系统,对解放路等8条主干道进行流量压力测试,将严管路段从5条压缩至2条,并先后在学校、企业、医院、公厕、景区、夜市区和便民服务大厅附近施划临时停车位。
“可以临时停车半小时,接孩子放学方便多了。”郧阳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黄伟东说。
除了解决重点路段停车难外,郧阳区还在12条主次干道实行阶段性顺向免费停车,当日19:30到次日7:30可停,缓解夜间停车压力。在不影响消防、交通的情况下,允许市民在其他背街小巷停车。“错时停车政策,盘活了闲置道路资源,大大提高了道路停车资源的利用率。”郧阳区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基建扩容突破供给瓶颈
“以前开车回家得绕着小区转圈到处找车位,现在有了停车场,再也不担心没车位了。”家住郧阳区城关镇武阳岭社区武阳巷的居民王大姐告诉记者。
王大姐口中的停车场,是由闲置拆迁区改建而成的集智能停车、充电于一体的停车场。在不适宜路边停车的区域,郧阳区借助旧城改造拆迁等契机,改造、新建停车场,为居民提供更多停车选择。
在“改旧”的基础上,该区还致力于“建新”,补足停车资源。在商品房开发中,严格按照规定比例配建停车位,确保新楼盘停车不再难。
今年年初,占地近20亩的沿江路停车场投入使用,解决了郧城·城市花园等4个片区群众的停车难问题,得到群众一致肯定。看到家门口新建的停车场,家住郧城·城市花园的居民李维民高兴地说:“以后再也不担心下班回来晚没地方停车了。”
郧阳区制订停车场建设五年规划,按照汽车保有量年增速1万辆的标准,计划在多个片区建设52座公共停车场、4座立体停车场,提供15662个停车位。
同时,该区还积极协调商超、小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向社会释放停车资源,将解决停车难由政府主导的事,变成全社会参与的事。
数字赋能重塑服务生态
“以前需要到处找停车位,有了智慧停车系统,停车不用东奔西跑了。”市民张海说。
2022年2月,为确保停车资源良好运转,郧阳区启动“全区一个停车场”项目,建设智慧停车平台和“十堰品质生活”大会员便民服务平台,并通过升级现有停车管理系统,整合全区停车资源,盘活各类停车场,共享车位信息,降低停车费用。
“车主可通过公众服务平台查询附近停车场、剩余车位等信息,并导航至停车场,非常便捷。”项目运营单位湖北汉江之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陈传森说。目前,该系统已接入136个停车场、20000多个车位,未来将接入郧阳区所有停车场。
如今,郧阳区已构建“5分钟停车生活圈”,停车泊位与汽车保有量比值提升至0.31。从“见缝插针”到“有位有序”,这场静悄悄的城市空间革命,不仅解决了车主的“关键小事”,更演绎着现代化城市治理的“郧阳智慧”。(段吉雄、李尚菲)
来源:十堰日报(2025年5月14日A02版)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