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以“微更新”聚力居民幸福感大提升
按照“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群策群力”的原则,黄石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创文巩卫等工作,扎实开展“共建美丽街区、共管城市家园”活动,致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共管街区,以街区环境发展难点、治理痛点为切入口,用“贴心”得“民心”,通过“微更新”聚力居民幸福感大提升。
紧盯薄弱环节靶向施策,街区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在“磁湖商贸生态休闲街区”创建中,着重从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大力整治市容乱象,有效改善了街区生活环境。一是大力推进休闲设施建设改造。完成市区大上海法制休闲广场建设,在大上海商业南北街路面实施红地胶铺设升级改造工程,增设多套康体设施,新建了健身步道,增设了一批休闲座椅,改造了多处小型绿地,构建了15分钟生活圈,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二是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刷黑道路2万平方米,新建污水管网7.8公里、雨水管网9.2公里,清掏、修缮化粪池50个,新建公共休闲点2处,增设康体设施25套,修缮、粉刷楼体50栋,整治建筑立面2.1万平方米,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大力开展市容秩序集中整治。针对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问题,划定两个流动商贩临时安置点,既解决了市容乱象,也为居民群众提供了生活便利;针对京华路、大智路及大上海商圈夜市出店经营、“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通过综合施策,实施停业整顿、签订承诺书、行政处罚等有效措施,收到良好成效。
聚焦特色优势精准发力,街区文化更具内涵底蕴。在“中华诗词 欧式花园街区”创建中,重点围绕孔雀苑社区诗词大道、诗词广场及铜都社区智慧养老平台等优势资源,集中开展街区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深挖文化特色,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的文化特色街区。一是突出文化理念。在实施孔雀苑社区改造中,将文明城市创建和诗词文化特色融入一体,以文促创,以创助文,将废弃多年的化粪池改造成以诗经竹简为背景的文化小舞台,打造具有特色的诗词主题广场;将破旧漏雨,墙体水泥脱落的廊道,升级改造为集名人、名著、现代诗词为一体的诗词主题文化长廊。二是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建设为切入点,持续打通社区治理“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打造了“红色业委会” “合香工作室”等党建+品牌,为“美丽街区”创建增添红色指引。三是突出共建联建。积极推广“物业+企业+专业”管理模式,发挥各方优势,汇聚强大合力。在铜都社区建立了区级“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中枢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养老服务,实现居家养老、健康养老。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打造“刘国保志愿服务队”品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3000余件。
狠抓短板弱项群策群力,街区管理更显精细精致。在“美丽铁城 生态街区”创建中,着力健全街区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机制,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不断补齐创建短板、堵塞管理漏洞。一是推进历史街区改造修缮。按照“修旧如旧、保护优先、安全适用”的原则,在光明里历史街区改造修缮中,融入铁山独特矿冶文化特色元素,翻新装饰12栋历史建筑、11322平方米墙面,涉及核心保护范围1.45公顷,还原了街区历史风貌。二是创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开发自有著作权生活垃圾分类软件,推进智能垃圾分类小区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启动“撤桶并点+定时定点集中投放”新模式,新建全市首座垃圾分类爱心驿站和科普体验馆,设定社区点位455处、配置分类桶1512个、安放智能设备6套、投入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5辆。三是扎实开展街面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新配建5座环卫工人休息室、公安执法岗亭,翻新改造人行道和社区道路2000余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180平方米,清理破损户外广告21处,包裹美化线缆16处、1000余米,整治“十乱”现象800余起,街区内涵与颜值得到双提升。同时,建立健全常态化“回头看”机制,推进街区闭环管理,将城市管理融入社区治理,着力构建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的管理模式,街区管理水平更加精细精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