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 住建部| 省政府| 长者专区| | |登录|注册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小故事(二)【宜昌篇】

2021-02-03 15:14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伍家岗区:航道小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改造前,位于伍家岗区东山大道300号的航道小区,原属长江宜昌航道局职工宿舍楼,建成于1990年,小区老人居多,小区长期无物业管理,治安情况差,道路破损严重,居民出行不便,地下管网老化,停车秩序混乱,违建堵塞消防通道,杂物乱堆乱放,小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环境脏乱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18年,社区党委以航道小区作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为契机,确立了“党建领航,睦邻家坡”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小区“微治理”,组建小区业委会,建设“睦邻之家”党建服务站,依托“红管家”特色服务队,党员带头入户、带头拆违、带头出资出力、带头参与管理,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引导居民主动建设、服务、管理、爱护小区。改造后,小区拆除违章建筑150平方米,路面硬化刷黑1197平方米;清理菜地500平方米,补绿440平方米;安装摄像头12个、路灯4盏;筹集楼道刷白资金10900元,开展各类居民喜爱的主题活动13场;结合居家养老试点建设了幸福食堂,目前运行

小区管理方案上遵循“以支定收,收略大于支”的原则,测算小区收费标准。小区物业费按每平方0.4元的标准,每户每月约缴纳物业费25元,小区停车位21个,对内每月停车费100元,对外每月停车费300元,物业费收缴率和停车费收缴率均达到100%。现如今,这个矛盾突出、问题不断的小区环境优美、治安平稳、停车有序,小区居民满意率大幅提升,成为了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伍家岗区:宜港小区变身“网红点”

居住近30年的老旧小区楼道,堆满杂物,脏乱昏暗,居民心情哪能好起来。日前,伍家岗区万寿桥街办胜利一路社区宜港小区一单元的居民们齐心协力,为楼道进行了改造、DIY装饰,原本脏乱的楼道,变身成了社区里的“网红点”,吸引了周边居民前来打卡。

洁白的墙面,重新刷漆的楼道扶手,崭新的楼道灯,将已经昏暗近30年的楼道重新点亮;宽敞的楼道让人心情愉悦,楼道中原本废弃的消防栓,已经被居民DIY装饰点缀,本是一处“伤疤”改造后却成了一道风景。

在一单元67两层,还被居民自费铺上了地板,墙面也被DIY成了一片绿意的艺术墙,路过如此清爽的楼道,上下楼居民的脸上都喜滋滋的。楼道中,居民胡德美正用心打扫卫生,看到有人到来,胡阿姨忍不住指着楼道介绍居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原来,今年5月,宜港小区内开始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区域大变样,脏乱的墙面粉饰一新,凹凸的地面平整后,贴上了漂亮的瓷砖,重新划设的非机动车停车位,配上了充电桩同时也进行了自来水管道和弱电改造。

胜利一路社区网格站副站长陈兴平告诉人们:“看着小区的变化宜港小区一单元的居民们坐不住了,纷纷找到社区,希望能够通过社区协调,大家自筹资金,对一单元进行楼道改造。”

说干就干!1030日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召开协商议事会议,呼吁居民自筹资金对楼道进行改造,仅仅三天时间,3700元改造资金就全部筹齐。

为了让施工队更容易进场,居民还自发组织起了楼道清理队伍,铲除小广告,清理楼道内堆积的杂物、垃圾。

经过不到一个月时间,楼道改造完毕。曾经脏乱昏暗的楼道,转眼就变成了社区里的“网红点”,不少周边小区的居民过来打卡、学习希望能够借鉴楼道改造经验。

猇亭区老旧小区改造惠及民生

今年来,亭区着眼中心城区,下大力气啃硬骨头,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古老背街道7个社区居委会3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其中封闭改造类项目27个,环境整治类和基础设施改造类项目5个,对老旧小区环境进一步提档升级,改造成果惠及居民3000余人。

“以前没阵地、没人管,如今有了党员群众活动室,议事有了新场地,活动有了新平台。”家住中建小区的吴玲深有感触。中建小区是中建三局退休职工居住区,两栋居民楼矗立在商业三街和金岭二街交叉口上,小区成立的党支部因为没有阵地开展活动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足。

借着此次老旧小区改造,古老背街道提前谋划,不仅为中建小区修建了古朴典雅的小区围墙,同时在小区入口设立党员群众活动室,闲暇时这里是居民文体活动室,大家可以休闲娱乐,议事时这里是党员活动室,小区支部议事有了活动阵地。

走进亭区古老背街道二印小区,独具一格的三线工厂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曾经破旧的国企小区经过三个多月改造,俨然成亭区最新网红打卡地。除二印小区外,亭中心城区兴隆小区、中建小区等众多老旧小区换了“容颜”,各小区道路硬化了、草坪绿化、停车位划线,一系列改造措施让居民拍手叫好。“没想到自己提的意见被街道采纳了,下水管道设施老化的问题被迅速解决,作为小区居民感觉很踏实、很幸福。”整改初期,家住兴隆小区的周永贵给街道反映,小区下水管道存在老化问题,若不及时维修将后患无穷。街道了解情况后,下决心“面子”“里子”一起整,一步到位解决根本问题,让居民既放心又舒心。本着“因地制宜、精准把脉”原则,古老背街道不取“点单式”方式,在改造过程中耐心倾听居民需求。通过改造小区院墙、增设停车位及道闸、宣传栏。

枝江市:水利新村“改”出来的幸福感!

三年,枝江市马家店街道124个老旧小区换上“新装”,外塑“颜值”内强“气质”,原来遍地菜园、污水横流、路面破损、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的老旧小区,变成了道路黑化、雨污分流、违建清零、管理有序的现代化小区,实现了“颜值”“气质”双提升。

水利新村建成于1995年,改造前,小区的花坛变成了菜地,空地成了果园,绿化带里杂草丛生,新村成了“旧村”“老村”;改造后,水利新村彻底换了新面貌,小区的菜地和违章建筑,变身生态停车位和健身小广场,荒草地里种上新绿植,投资100余万元,新建1个健身小广场,改造75个停车位,硬化刷黑道路,粉刷楼道,修建围墙。

“面子”好看了,还要有舒适的“里子”,此次改造对小区污水管道进行了清淤,新增了雨水管道,实现了雨污分流,为了方便居民生活,还组织居民自筹150万安装电梯5部,新建了文化墙,安装了路灯、监控探头、公共晾衣架,让小区更宜居更宜行。

小区环境整治到位了,后期维护管理也是关键。目前,水利新村探索出适合该小区的长效管理模式,实行了自治管理,由业委会牵头收取物业管理费,从业主中聘请专人负责安全保卫、生活秩序、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财务及宣传工作,制定岗位工作制度,实行年终考核,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水利新村改造只是枝江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三年的改造让一万余户居民享受到了实惠,老旧小区喜人的变化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与内涵!

枝江市:真心换民心,小区新颜引民赞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造范围广、涉及群众多、协调难度大,如何让这项民生工程得民心、顺民意?马家店街道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以真心换民心,赢得居民群众齐点赞。

枝江技工学校宿舍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30年岁月的冲刷已变得老旧斑驳:路面破损不堪、下水道淤堵、私搭乱建的杂物间占据了大部分公共空间,借助文明城市创建的契机,丰坪巷社区决定对小区进行改造升级。

然而,改造工程刚刚动工,住在小区一单元四楼的胡奶奶却不同意了。“改造的第一步就是清除院内的棚屋,这其中就包括我爱人亲手给我搭的‘专用’厕所”,胡奶奶患有罕见的脊髓全功能闭塞综合征,下肢神经完全麻痹,需要坚持锻炼来恢复功能,同样也因为这个病症,大小便比常人难以控制,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对于腿脚不便的她来说常常成为尴尬事。为了解决胡奶奶在楼下锻炼期间的如厕问题,老伴朱爷爷特意为她搭建了一座旱厕。

一头是美化环境的改造目标,一头是老百姓的生活“刚需”。面对“难题”,街道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研究时分析了四个不行:违建不拆除不行,否则别人的十余处违建拆不动;旱厕不整改不行,如城区内有旱厕不符合卫生要求;老人的实际困难不解决不行,创建为民的宗旨不能变;公器私化也不行,普惠制改造是为了全体居民公共利益,不能乱开口子。如何寻求平衡点成为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街办和丰坪巷社区现场办公,征求居民和胡奶奶本人意见,最终决定以移动箱式厕所代替原先的旱厕。

可面对居民个性化需求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普惠原则”,“公平怎么办?”社区经过研究,决定以“借用”的方式解决胡奶奶的难题:双方签订协议,改厕所系社区购置,借给胡奶奶使用,将来归还给社区用于它处公厕建设。

“不是简单粗暴的一拆了之,而是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想办法解决我们的切身需求,我觉得这样的改造才是文明改造,这样的干部才是老百姓需要的干部”。不仅胡奶奶的老伴朱守廉为这一暖心举动竖起大拇指,小区的居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街办和社区干部服务群众的真心。

真心换来的是民心,民心所向则无往而不利。在居民的积极配合下,技工宿舍小区仅用1个月就完成全部改造目标,棚屋变成了停车位,菜地变成了健身场,斑驳的水泥院墙变成了光洁美观的栅栏,不仅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态度也与过去大相径庭。

“不管咋说,这个院子就是我们的大家庭,社区帮我们打好了‘底子’,我们自己更要维护好环境卫生的‘里子’”,由表及里的变化带来的是居民由内而外的行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当下,小区居民个个都当起了主人翁,站起了志愿岗,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秭归县:快看!首家社区幸福食堂开门营业了!

日前,秭归县茅坪镇滨湖社区幸福食堂正式营业,成为当地首家在民政部门支持下,由社区开办的主要面向居家养老群体的食堂。

中午11点半,秭归县茅坪镇滨湖社区幸福食堂里,已是香味扑鼻,30多位老人在支付餐费后,领取一荤两素一汤,吃得津津有味。退休老人向长玉夫妇儿女都不在身边,自家做饭劳心劳力,有了这间食堂,他们感到轻松不少。

身体好、行动方便的老人,可以到幸福食堂就餐。年龄太大、行动不便的老人,滨湖社区的志愿者们就将饭菜送上门。95岁老人胡志立就享受了这样的上门服务。

滨湖社区是秭归县居家养老示范点。去年10月,社区幸福食堂建设启动,社区拿出专门场地,秭归县民政部门支持资金10万元用于专项建设。

食堂建好了,社区老年协会成员胡兴元、向维会承担起运营工作,老人前来就餐,每人每餐10元,非老年人每人每餐12元。

目前,食堂每餐可满足60人次的就餐需求,按照相关要求,食堂进一步规范运行并达到相应标准后,秭归县民政部门还可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开办幸福食堂,主要是为社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解决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使老人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让他们有更好的获得感、幸福感。”滨湖社区居委会主任边劲松介绍。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