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小故事(一)【咸宁篇】
咸安区农机局小区破除改造难题
走进咸安区农机局小区,院内已经“面目全非”,原来该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施工。再仔细一看,小区入口处的空地,车辆停放有序、居民通道指示牌清晰可见。不远处低保户吴菊子拉着一拖车的菜回来,她热心地说道:“现在院里面到处在施工,你要进院子里,记得按照这边的指示牌通行,确保安全啊”。
据了解,农机局小区,建成于1988年,是个单位自管小区,小区共计房屋5栋,居民300余人。自建成以来,小区内一直存在环境脏乱差、外墙墙面老化、雨污混流、居民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等诸多问题。
要想改造,得先啃违建这块硬骨头。小区内的违建,从地面到房屋立面,都有居民搭建的各类临时建筑。7月初,永安办事处西大街社区工作人员对违建住户一一上门,宣传老旧小区改造相关政策。
“可就算是自己用木棍搭建起来的鸡棚,到底也是自己掏的钱呀,说拆就拆,不行!”一栋一楼的住户王大伯对工作人员说道;有一户为阻止拆违,采取避而不见的态度;一户在社区和小区党员共同入户后,还是坚决不拆;还有一户是困难户潘万达家,两老每月都有医药费开支、儿子离婚带着两个读书的孩子和老人一起居住。一家五口挤在不到80平方米的房子里,于是在楼下过道旁建了一个小房子,堆放家里不常用的物品。
面对种种不配合的违建户,社区和小区党支部共同出面,经过三番五次的劝导,违建住户最终同意拆除。对于困难户潘万达家,最终通过帮助他们解决其他的实际困难,来缓解他们拆违带去的反差心理,最终小区拆违工作基本敲定。
农机局小区的改造工作已经按下了启动键,雨污分流管道、各楼栋化粪池都在陆续动工。未来,小区改造成效如何,既在于改造这第一步迈得如何,更在于小区长效管理能否行稳致远。西大街社区和农机局小区党支部发挥着积极作用,党群拧成一股绳,合力用在小区治理上,相信区农机局小区将会改造成为一个阳光普照、处处透绿、老人孩子嬉戏聊天的宜居“示范小区”。
宏宇小区小支部、大作为,小区治理迎来“新生活”
当我们现在走进咸安区永安办事处阳光社区宏宇小区看到,院内整洁干净,破损的垃圾桶、井盖全部换新,楼顶防水、楼道贴砖、路段刷黑,经过一轮改造,宏宇小区“旧貌”换了“新颜”。
71岁的熊启福,是原咸宁二药厂退休职工,在宏宇小区居住了近30年,退休后发挥余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小区的建设贡献力量。“我是一个老党员,当然要站在最前面,为大家办点实事,大家住得舒心,我心里也高兴。”熊启福说。
熊启福居住的宏宇小区是原咸宁二药厂职工小区,后来药厂改制,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老旧“三无小区”。在这个老旧小区里,有9栋居民楼,190余户近1000人,小区因年代久远,经常出现下水道堵塞、水管破裂等问题,道路不平、灯也不亮,没有休闲娱乐设施,更没有门卫值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老职工纷纷转让房屋外迁,居住人群越来越复杂。
2018年8月2日,宏宇小区成立党支部,热心肠的熊启福被推选为小区党支部书记,他充分发挥老干部力量,在支部下又成立了5人组的小区管委会,组织老同志担任楼栋长、志愿者,30余名老同志结合实际织密、织牢小区管理上下一张网。
针对小区住户反映的道路不平、路灯不亮,没有休闲娱乐设施等问题,熊启福约上几个支部委员,带领小区管委会成员向阳光社区反映这一问题,在社区的支持下,小区配备了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小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现在小区居民无论是下水道堵塞还是水管、电灯出了问题,我们都是主动上门义务维修。”熊启福说,“我们取经物业管理模式,按照房屋面积每平方米0.2元适当收取费用,请专人做好门防值守、日常清洁。”
“谁能想到,以前这个几乎没人管的老旧小区,现在变得这样清爽漂亮,遇到困难事、麻烦事也能找到人来管,我们顿时也有了精气神!”看着小区的崭新面貌,小区的居民们喜在心头。
今年疫情期间,小区党支部带头值班守卡,支部委员64岁的成首珍在小区门口值守3个多月,小区的一个老党员刘琨个人主动捐款3000元,志愿者纷纷报名参加小区疫情防控,既值班值守,又为居民买菜买药。
现如今,小区大事小事都有着落,针对居民关心关注的事情,支部经常性召开群众大会,小区治理共商共议,一个温情满满、焕然一新的小区让群众迎来了“新生活”。
清水别苑小区:党建引领自治,老旧小区“靓”起来
6月29日,家住温泉街道办事处十六潭社区清水别苑小区的刘洪涛正在后院整理各式各样的盆景,这些树桩盆景,有的盘根错节,亭亭玉立;有的枝展叶舒,婀娜多姿,在微微细雨中越发轻盈可爱,青翠欲滴。
清水别苑小区后院原来有一块荒地,杂草丛生,小区住户常年习惯性把各种生活垃圾丢弃于此,气味难闻,无人管理,一直成为小区的诟病。退休多年的67岁的刘洪涛自筹资金4000余元,购置100多盆绿植,绿化小区环境,让这片垃圾堆彻底大变样。
“我就是想着把小区的环境变好些,大家住着心里也舒服,自己种种花草也能陶冶情操。”刘洪涛笑着说。
清水别苑小区位于十六潭社区温泉茶山巷,建于2008年,常住居民80户241人,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多年来,该小区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小区基础设施不到位,“脏、乱、差”,邻里纠纷一直就成为小区的基本印象。
去年来,小区在街道、社区的指导下,成立党支部,61岁的张琼原是郭林路小学副校长,已退休多年,被推选为该小区党支部书记。她充分发挥老干部经验优势,从扮靓环境、文娱生活、睦邻友爱着手,坚持党建引领自治,铺就了一条幸福之路。
“以前小区垃圾到处成堆,部分住户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没人清洁管理,生活环境苦不堪言。”张琼说。
支部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小区停车位的问题,张琼带头捐出1000多元,多方筹资3万余元,将小区荒草遍地的绿化带改造成停车场,小区住户很少为停车问题发愁,口角少了,大家心气也顺了。
赤壁华舟社区旧貌换新颜
景观配套整体提升。华舟社区于对比一年前,如今的华舟社区已焕然一新,居民感受到了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小区改造前,道路坑洼起伏,多用棚随处可见,道路两旁线路如蜘蛛网,屋顶漏水严重,房屋外墙粉沙严重脱落。
斑驳不堪的楼房外立面刷得簇新,常年漏雨的屋顶重新进行防水改造,地下重新敷设的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水通了,气通了,路更宽敞了,心气也更顺了……
思想上转弯15分钟生活圈“从出让土地开始,对开发商出台规划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学校、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对老旧小区,利用闲置物业改造净菜市场、地下停车场等。”赤壁市设计集团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黎娅介绍,“老旧小区改造围绕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它的意义是,群众有什么合理需求,我们都要尽力满足。”
华舟社区距离市中心5公里,辖区有公园、学校、幼儿园、技校、医院、商店及多种服务娱乐健身设施。为了让居民群众生活更加便利,社区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居民群众走出家门步行最多10多分钟,就能享受医疗、健康、理财、购物、休闲、家政等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以华舟俱乐部为中心,一公里范围内布局了室内羽毛球馆、舞蹈室、游泳馆、图书室、篮球场、门球场、田径运动场等文体活动场所。
“针对华舟社区老年人多、子女长期在武汉工作、老人无人照顾的特殊情况,通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把闲置的华舟技工学校改造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让华舟社区的老年人老有所养、子女放心,技校今天正在搬家。”赤壁市住建局副局长丹军说,“我们目前规划了14个15分钟生活圈,65个5分钟生活圈,所有老旧小区改造与商品房开发必须进行雨污分流,借划片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整体实施。”
“围绕15分钟生活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两个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申报入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9个,共计306个小区,占全市498个小区总数的61.5%。已申报实施27个红线内外改造项目,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54亿元。”赤壁市发改局局长钱红星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今年计划完成27个,目前已经完成改造3个,力争到2025年前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