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20多个新疆地标建筑由鄂企设计
天山“明月”闪亮 丝路“明珠”串起
——20多个新疆地标建筑由鄂企设计
乌鲁木齐有一座红光山,站在山顶向东看,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振翅欲飞,建筑中心采用椭圆造型,宛若一轮即将升腾而起的明月;再极目远眺,天山山脉东段最高的博格达峰在云层中若隐若现。
6月26日,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作为这座主会场的建筑设计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设计”)今年首次参展——144平方米的展区,展示了20多个该院在新疆的代表作品,均为城市地标。
“新疆地域辽阔、文化积淀深厚,赋予建筑师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我们将地域特色与现代设计手段相融合,引领建筑设计新风尚。”中信设计副总经理、总建筑师叶炜说。
体现地域特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进疆之初,中信设计经常被问:如何在地标建筑上更好地体现新疆文化?
“新疆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在地域特色之外,还要挖掘城市精神。”2008年,新疆国际会展中心设计全球招标,叶炜是设计负责人之一,“会展中心将展示这个城市的未来,它应该是新疆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提高和升华。”
设计灵感源自李白的名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叶炜说:“天山是团结奋进的象征,明月则代表光明与和谐,就仿佛皎洁的月光,洒满这个城市、洒满全疆。”
最终的呈现效果极佳——两侧展馆跌宕起伏,如同“天山”,会议中心则是一轮“明月”,既雄伟、庄重,又舒展、轻盈。2011年,首届亚欧博览会举办,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惊艳亮相。
2016年,乌鲁木齐奥体中心建设项目启动。这一次,中信设计团队选取的意象是“驼铃古道丝绸路”,以“丝路纽带”串联场馆,营造出“丝路明珠”的意境。
如今,以这两座场馆为核心的会展片区,已成为乌鲁木齐着力打造的四大新区之一,沿线的益民大厦、希尔顿酒店等也都是中信设计的作品。而最让中信设计建筑师们欣慰的,还是新疆人民的肯定。
“从前,这里车少人也少。近些年,路越来越宽、人气越来越旺,周边高楼林立,各种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乌鲁木齐市民伍先生说,现在有朋友来旅游,都会带到这片现代新城逛一逛。
引领技术创新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不仅“好看”,更要“实用”。乌鲁木齐夏季酷热、冬季严寒,且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如何应用现代化手段,让建筑更好适应这种气候和环境,是设计团队必须解决的问题。
2012年,乌鲁木齐高铁站开建,项目团队有意识地在技术上采取更多的防寒保温措施。“相比南方的同类建筑,外形更紧凑,利于挡风、保温。”叶炜介绍,高铁站的外挑檐口被有意识地压低,墙体加厚,以降低能耗。
在奥体中心体育馆,一根根轮辐放射排列交织,引人注目。叶炜介绍,这种结构形式既实现了体育建筑的大跨度,又非常轻盈、节约钢材,实现地震高烈度地区的结构创新。场馆屋顶还设置56根导光筒,将阳光引入室内,体现绿色理念。
这些项目中,中信设计均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三维空间里生成模型信息,为施工和运维提供精确指导,实现数字化设计。
2024年,中信设计参与设计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入选乌鲁木齐年度智能建造示范项目。项目经理蔡继生说:“这不仅标志着项目在智能建造领域的突破,还是中信设计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见证。”
扎根新疆20余年,中信设计的作品覆盖当地10余个地市州,涵盖会展、酒店、体育、教育、医疗等类型,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如同吹过几万里的长风,为当地建筑行业打开一片新天地。“我们将继续为新疆提供优质的全过程设计服务,同时,以新疆为桥头堡,积极进军中亚市场,走出一条中国设计的新‘丝路’。”中信设计新疆分公司负责人程凯说。(戴文辉、冯蕾)
来源:湖北日报(2025年6月27日第07版)
相关附件: